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安徽省各類科技企業加強技術研發投入,積極運用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支撐常態化疫情防控,構築“智慧”屏障,讓抗疫更高效。 在特定條件下最新的量子計算機比傳統的超算快了億億億倍以上。這是怎麼做到的?我國現在的量子計算、量子通信以及量子測量處在什麼樣的技術水平? 具有較大電偶極矩的裏德堡原子,可以對微弱電場産生較強響應,因此作為微波測量體係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該校物理係袁軍華、張榕京課題組通過聯合使用細菌三維追蹤技術與鞭毛絲動態熒光觀察技術,發現了銅綠假單胞菌的新遊動模式。 近日,智行者旗下數十輛多場景無人駕駛車輛在合肥南站投入使用,展開全面、不間斷的清掃和消殺工作。 省科協、省人社廳3月24日聯合印發《安徽省自然科研係列科學傳播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標準條件》。 2021年全省科協工作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展現新作為,在打造亮點爭先進位中體現新成效,多個科普教育項目走在全國前列。 近日,合肥市公布第三批合肥市技術創新中心名單,由本源量子與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共建的量子計算合肥市技術創新中心位列其中。 3月10日,記者從安徽省科技廳獲悉,第二屆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以下簡稱“科交會”)擬于4月下旬在合肥召開。 3月10日,第八屆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安徽賽區比賽啟動會在安徽省科技館舉行。 近年來,安徽瞄準數字經濟與空天信息融合發展的重大機遇,打造空天信息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地。 俞書宏院士課題組從生物礦物的殘余應力增強機制中獲得啟發,提出一種新的倣生增韌方法,可顯著提升倣珍珠母陶瓷的韌性,韌性放大係數達16.11.1,優于最先進的倣生陶瓷。 在北京冬奧會上,一係列來自合肥的創新成果成功助力了科技冬奧的實現,一封封感謝信,也被不少合肥科技工作者視為“最好的新年禮物”。 據悉,該中心為全省首個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該中心的認定,也為國內在量子計算機領域的工程化和産業化奠定了基礎。 在北京冬奧會上,安徽一批高科技成果閃亮登場,助力世界矚目的冰雪盛會,展現安徽創新的“科技美學”。 虎年大年初三至年初六,市科技館將連續開放,奉上趣味十足的係列“科普大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特任副研究員管慶方等通過對傳統宣紙的詳細結構表徵,探究了其高強度、高韌性的微觀機理,並且受宣紙制造工藝和結構啟發,發明一種具有多尺度結構的高性能透明可折疊薄膜。 依托新一輪林長制改革,安徽接續加強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初見成效。 安徽的中國“人造太陽”創億度百秒世界新紀錄、我國首個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衝之號”問世,分別以排序第1和第6入選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為聚焦解決産業核心技術發展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省科技廳日前批復同意依托科大訊飛有限公司組建安徽省首家創新聯合體——安徽省智能人機交互創新聯合體。 12月24日,國儀量子在安徽合肥舉行五周年發布會,離子阱量子計算原型機和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等高端科學儀器首發亮相。 《報告》顯示,我省2021年度區域創新能力排名第8位,連續10年位居全國第一方陣。 當日,由安徽省科技館與安慶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聯合推出的微生物藝術畫展覽及教育活動在安徽省科技館舉行。 截至目前,2021世界制造業大會共促成合作項目703個,投資總額5821.8億元,其中在大會期間集中簽約項目399個、投資總額3743.2億元。 該校李微雪教授團隊經過8年攻關,結合大數據與第一性原理,提出並建立納米催化劑生長動力學的一般性理論,為理性設計和篩選實際使用條件下穩定、抗燒結納米催化劑奠定了重要科學基礎。 在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等多個獎項上,安徽皆有收獲。 在第十屆科博會上,科大訊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首次來到蕪湖,向市民充分展示科技的魅力。 11月3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我省共有12個項目榮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日前,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先進材料》發表了該成果。據介紹,這項研究提出的獨特雙層倣珍珠母結構設計策略,也為設計構築其他高性能納米復合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10月19日,安徽第十二批省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設立單位名單公布。 10月22日,由中國科協和安徽省政府共同主辦,安徽省科協、蕪湖市政府共同承辦的第十屆中國(蕪湖)科普産品博覽交易會在蕪湖宜居國際博覽中心開幕。 10月22日,2021年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安徽賽區暨首屆安徽省“博創集智•才聚江淮”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決賽頒獎和項目簽約儀式在合肥中安創谷全球路演中心舉行。 10月26日,由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辦、安徽科大訊飛醫療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讓AI醫療 更有溫度—醫療人工智能生態峰會”在合肥舉行。 10月17日,2021“創響中國”安徽省創新創業大賽全球總決賽在合肥高新區中安創谷科技園全球路演中心成功舉行。 第十屆中國(蕪湖)科普産品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科博會)將于10月22日至24日在蕪湖舉辦。 這種超強人工肌肉能在不同酸鹼度溶液中工作,最大伸展速度達每秒15毫米,最大應變達87%。 9月18日,安徽省工業互聯網專項培訓啟動儀式暨首期培訓班在合肥舉辦。會上,安徽省級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羚羊工業互聯網平臺正式上線。 近日,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産權局)發布第八屆安徽省專利獎授獎決定,共有300個專利項目獲獎。 本月初,我省正式開啟“安徽省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單位”申報工作,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該校科研團隊成功研制出一款分布式光纖地震傳感設備,監測長度可達40公裏。 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許金時等人與匈牙利學者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單個碳化硅雙空位色心電子自旋在室溫環境下的高對比度讀出和相幹操控。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翁建平教授團隊與合作者近期提出了“血管內皮細胞穩態失衡是泛血管疾病進展的關鍵機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杜江峰院士、榮星等人對一類速度相關的新奇自旋相互作用在微米尺度給出了當下最嚴格的實驗限定。 6月20日至21日,由團省委、省教育廳、省科協、省社科院、省學聯聯合主辦的第九屆安徽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交流營暨頒獎儀式在安慶師范大學舉行。 歷時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魏海明/田志剛教授課題組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內科孫自敏教授團隊合作,在臍血移植後植入前綜合徵(PES)的發生機制與幹預措施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14所承擔研制的壓力傳感器、直流有刷電機和步進電機驅動三款電路均為空間站和載人飛船核心器件。 為優化提升安徽創新館功能,加快建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安徽科技大市場,現公開遴選一批科技服務機構。 6月16日,第八屆“皖新教育杯”安徽青少年科技發明大賽決賽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現代科技館舉行。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離子束生物中心黃青研究員課題組在靈芝酸輻射增敏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省科技廳、財政廳近日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科研項目經費“包幹制”試點工作的通知》。 6月8日14時30分,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等離子體所,EAST裝置控制大廳內坐滿了科研人員,99989,99990…… 合肥先進計算中心正式運行暨合作簽約推進會在合肥高新區舉行,標志著我國先進計算陣營再添重要一員。 該團隊李傳鋒、許金時、王俊峰等人與匈牙利魏格納物理研究中心Adam Gali教授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反斯托克斯激發的固態自旋體係的相幹操控,該技術在量子信息處理及量子精密測量中具有重要用途。 中國科大因在雲南漾濞第一時間部署自行研發的新一代4G實時地震監測係統位列其中。 5月25日9時49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獨立研制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環繞器有效載荷—火星磁強計的伸桿實施了在軌展開,遙測參數顯示伸桿展開到位,返回科學數據顯示産品運行正常,火星磁強計即將開啟對近火空間矢量磁場的科學探測任務。 |